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疫後新創投資回歸營運與管理本質


台灣創業者近年相繼闖出名堂,加上經濟政策及投資風氣往正面發展,讓「創業」二字逐漸成為台灣年輕世代的職業生涯選項。台灣經濟研究院去年預計,2022年台灣早期投資金額將會達到30.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踏入後疫情時代,新創投資氣氛又會如何演變?

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李治平認為,疫後世界也許迎來的不再是一波的榮景,而是促使企業回歸到營運管理的本質,不只在乎營收怎麼翻倍,也不是先砸錢做了再說,而是如何用更少的資金、創造更穩定的收益,透過穩定現金流,達到企業永續經營的願景。

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執行董事李治平。

國際諮詢服務機構KPMG安侯建業早前發佈《台灣新創趨勢調查與展望》報告,探討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創投環境,以及7大領域及產業的趨勢觀點及關鍵議題,包括醫療科技、零售、金融科技、電子科技暨智慧製造應用、Web 3.0、食農科技、及綠能產業。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的投資領域,正包括綠能、醫療健康、Web3.0等產業。李治平指出,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目前旗下投資組合有不少以AI人工智慧作為工具展開的商業應用,AI本身不是一個產業,但如汽車、醫療、安防等各行各業都可以被AI賦能,進而提升價值,因此創業者基金的投資非以「AI產業」作為分隔點,而是看重創業家如何透過AI技術有效地解決目標客戶的痛點,並將市場規模化。

自2016年創立至今,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通過委任獨立客觀的專業投資機構篩選符合投資條件的新創企業,透過商業化的評估,探究其發展潛力與企業價值,進而挹注資本,參與新創企業未來的發展。6年多的時間,該基金總共投資超過40家新創公司,積極參與了台灣新創的發展。

談到基金的新創投資評核標準,李治平表示一為技術,二為市場夠不夠大以及團隊的執行力。以瑕疵檢測技術為例,市面上不乏許多AOI的檢測技術產品,而當一個團隊的AI技術能夠將檢測做得更為精確,甚至提供數據背後的分析服務時,即便該市場競爭激烈,團隊勢必仍然能凸顯自身優勢,做出和其他競爭對手的差異。

李治平續指,未來每年也將持續投資台灣創業家,比起一般純投資機構或是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業創投)等方式不同,基金運作無投資年限,將收回的資金繼續投入,除資金上的支援,亦會舉辦實體活動交流,協助鏈結阿里巴巴背後全球化的資源,建構真正「創業生態系」支持創業家。

立即訂閱阿里足,緊貼阿里巴巴集團最新發展動向,通過新聞故事專題文章了解創新科技電子商務及智能物興議題的嶄新趨勢。

李治平 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