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鐵漢校長飽讀詩書 以詩詞與自然激發學子潛能


「放學回家的路長長的,只有我一個,家裡的牛圈大大的,只有小牛一頭,當我抱住它的時候,我們都有了朋友。」雲南保山昌寧縣漭水初級中學的校長于春雲毫不思索的背出這首詩,詩歌是他的一位12歲學生施應鎖所寫的,「聽到的時候印象特別深,很容易就記住了。」


2015年,一名支教老師(即支援落後地區教學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為漭水初級中學引入四季詩歌課程,教學生寫詩歌。校長于春雲覺得課程內容非常好,繼而在全校推廣,如今校園裡豎著春夏秋冬四塊明信片展板,展示學生每一年的優秀詩歌,每首詩歌都附上二維碼,用手機掃一下還可以聽到作者本人朗誦詩歌。


經過四年的發展,漭水初級中學的四季詩歌活動已經名揚全中國,在學校所在的雲南保山昌寧縣已經打造中國第一個詩歌小鎮,每年還會舉行元旦詩歌晚會。


將四季詩歌活動發揚光大的校長于春雲,今年45歲,是土生土長的漭水人。想當年也在漭水初級中學畢業,1997年從保山師專畢業後回到母校任職,做了十年班主任,亦由2011年開始擔任校長至今。2020年1月,于春雲入選成為「馬雲鄉村校長計劃」的傑出校長代表之一。


雲南保山昌寧縣至今仍然是中國80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當地人熱衷於投考俸祿穩定的公務員,但于春雲擔任教育工作者超過20年來,從沒考慮轉換工作,「別人覺得當老師是堅守,我自己一直認為是在享受」。他始終覺得,如何讓留守兒童居多的學生不僅要學習好,還要身體好、品質好、習慣好。


自從于春雲當上校長後,學校的教學質量從昌寧縣全縣共18所中學的倒數第三,直線上升至三甲位置。他所推崇的課外活動文化,除了詩歌,還開設地方特色的茶藝、圍棋及星空觀測、邏輯思維、二胡等20多個課程。為了讓對任何興趣技能都不感興趣的學生投入學習,他設立「自然觀察」學會,親近大自然,例如辨別野外中草藥、品嚐美食、製作漭水鎮美食地圖等。


馬雲公益基金會創辦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倡導者馬雲曾經在公開演說中表示:「每個學校都應該是動物園,而不是養雞場。」于春雲(圖右)特別欣賞這一句話。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農村欠缺優質的師資力量是所有鄉村學校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春雲擔任校長後,他許下了首要目標:建設一支負責任、有擔當的教師隊伍。


于春雲(圖中身穿23號背心者)通過各種方式提升教師教學質素,拓展教師視野心胸,跟教育主管部門、培訓機構、公益機構等合作,共同提升師資力量。過去近三年來,漭水初級中學都沒有教師另謀高就的情況,申請退學的學生減少,申請入讀的學生增加。


皮膚黝黑,外表看著帶點粗獷的于春雲,靠一副眼鏡增添一份文氣,外人很難想到他內裡是飽腹詩書,每個細胞都藏著詩意的中文系校長。


早年漭水初級中學裝修時,于春雲親自設計校門,一邊是船形,一邊是書籍,意為「書山有路勤為徑,苦海無涯苦作舟」。在學校的一角豎立孔子像,並在周圍種植24棵銀杏樹,意為24節氣,讓學生在金黃的銀杏葉下美美的聆聽孔夫子的教誨。他甚至嫌學校裡的「浴室」兩字太俗氣,將其改成「清水雅然」。


這位充滿詩情畫意的校長,除了一次老師集體培訓去過南京、上海、北京,原來從不曾跟家人一同出省旅行。于春雲憨厚地笑說:「我們這裡沒有旅遊的概念,就是在當地周圍開車轉一下。」他那位同樣擔任教育工作者的妻子(圖右)表示:「明年女兒就上大學了,等于老師領到馬雲鄉村校長獎後,是該讓他帶我出去轉轉了。」


于春雲希望能力把漭水初級中學打造成師生留戀的家園。去年開始,學校校門種了幾十棵藍花楹,期待明年擴建成一條「藍花楹小道」,學生們走在盛開著紫色花朵的小路上,讓這裡變成瀾滄江邊最美的「網紅打卡地」。

【延伸閱讀】
鄉村教育計劃迎來5周年 馬雲:鄉村校長是教育關鍵
「鴨公聲」獲獎教師無懼失聲 獨力教育母校師弟妹

鄉村教育 鄉村教育發展年會 馬雲公益基金會 馬雲鄉村教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