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CEO張勇: 平台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的平台

6月25日的羅漢堂數字經濟年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共同對話,分享了對於「平台和平台經濟」的最新思考,「平台不是一個人决定的,而由所有參與者共同决定。」

在張勇看來,平台型公司並不是平台的所有者,而只是在運營這個平台。「我們只是平台的一部分,當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

亞馬遜(Amazon)、Facebook、阿里巴巴等在內的平台型公司正在成長爲全球性力量,它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産生廣泛影響,這也使得「平台和平台經濟」的話題當下最爲人關切。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共同對話,分享了對於「平台和平台經濟」的最新思考。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也在現場分享了GitHub的案例,,「GitHub就是個免費分享的平台。我不知道誰擁有GitHub,但全球科學家都在使用。」

張勇同時認爲,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參與,平台才更有效率。「效率不僅僅取决于平台的運營者,更需要平台上的所有人參與其中。平台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組成的生命體。」

「從市場的角度,平台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的平台。如果沒有商戶,沒有産品,沒有産品名錄,大家爲什麽要到你這裏來呢?」張勇說。「我們必須要和所有參與者在平台上共同做生意。每個買家可能代表一個家庭,一個社區,每個賣家也不是單獨的賣家,而是整個鏈路的一環。」

「平台不是某個人的平台,而是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平台。」張勇說,「平台必須傾聽所有參與者的想法,找到一個能代表大多數參與者的解决方案。」

經濟學偶爾會被人稱作「憂鬱的科學」,不過當天張勇和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話現場,每個人的觀點都透露出强烈的樂觀氣息。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羅姆 (Bengt Holmstrom)認爲,「平台經過自由發展,使得消費者、小生産商、小公司獲得更大的選擇權。正是技術和平台賦能了小人物。」托馬斯·薩金特也曾表示,「數字技術能够幫助我們在網絡平台上創建信任。」

張勇也回顧了阿里巴巴的成長史。他認爲,阿里巴巴一直在做的事情,正是在持續變革平台經濟。「信息交換是阿里巴巴的第一階段,從‘相遇在阿里巴巴’到‘交易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自身的發展,也伴隨著平台經濟的演進歷程。」

張勇表示,平台型公司並不是平台的所有者,而只是在運營這個平台。

張勇認爲,平台是非常傳統的現象,在工業時代和遠古時代,人們可能會想到這一點,但很難實現。正是數字經濟時代創造了全球化的平台,創造了更多的社會分工和新的就業機會。這是技術帶來的本質性變化。

2010年經濟學諾獎得主、倫敦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也呼應了張勇的看法,「我們現在說的平台概念,300年前就有類似說法,只是賣家和買家有時候不在一個平台。阿里巴巴在做的事情,則是用數字化的方式讓買家和賣家整合在一起。」

就在6月25日當天,阿里巴巴倡議成立的羅漢堂發布了「最關乎世界未來的十大問題。」 「誰是平台經濟的受益者?」也成爲當中熱度最高的問題之一。最終决定未來的可能不是這十個問題,而是所有人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平台 平台經濟 張勇 經濟學 羅漢堂 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