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18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

5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18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一如既往和世界各地的品牌權利人,貿易協會,政府機構以及行業領袖,積極主動合作,共建阿里巴巴知産保護系統,並實現體系化、生態化貫通。2018全年,阿里巴巴共向執法機關推送涉嫌侵權的線索1634條,協助搜捕涉嫌侵權者1953名,溯源打擊涉案金額人民幣79億元。

《2018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

  • 96%的疑似侵權鏈接一上線即被封殺
  • 因疑似侵權被平台主動刪除的鏈接下降67%
  • 96%的知識產權投訴在24小時內被處理
  • 品牌持有人投訴總數下降32%
  • 被消費者舉報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下降70%
  • 被行政執法機關要求協查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總數下降64%
  • 消費者因懷疑買到假貨而發起的退款比例同比下降26%

阿里巴巴知識産權保護團隊出席IACC年會

阿里巴巴的知識産權保護團隊本周在波士頓參加了國際反假聯盟(IACC)和國際商標協會(INTA)春季年會,並在年會上發佈此報告。

在IACC年會上,阿里巴巴主持圓桌會議,品牌持有人在小組討論中,互通有無,研討知識産權保護的最佳實踐。阿里巴巴還參與了與寶潔(P&G)、英國反假冒組織(UK Anti-Counterfeiting Group)、西聯(Western Union)和美國司法部,就綫下調查展開小組討論。

此外,阿里巴巴還參加了由美國國家知識産權事務協調中心( National IPR Coordination Center)組織的電子商務工作小組。該工作組彙集了領先的電商、航運公司、支付服務機構以及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司法部等,共同協同,致力於打擊大規模的假冒商品走私行為。

阿里巴巴集團知識產權保護系統生態化貫通

持續投入及不斷升級技術,使阿里巴巴集團的知識產權保護系統在2018年正式實現體系化、生態化貫通。2018年阿里巴巴在原有假貨甄別模型、實時攔截體系、生物實人認證、政企數據協同平台等九大打擊網絡假貨的科技基礎上,開創性地將語義情感分析、商家全景視圖、直播防控體係等新技術應用於知識產權保護,將可疑商品、可疑商家拒之門外。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平台治理官鄭俊芳早前表示:「2018年,在社會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努力下,網絡假貨在我們平台上的生存空間遭到嚴重擠壓。」

另外,為給廣大商家、品牌持有人乃至有需要的第三方人士提供知識產權保護一站式服務,阿里巴巴去年上線了知識產權服務市場。同時,為保護中小企業原創品牌的權益,阿里巴巴還上線了原創保護計劃,為平台首發原創商品保駕護航,截至年底已有千餘品牌商家入駐。

知識產權保護是全社會的問題,平台須協同各方形成共治生態。 2018年,由執法機關、品牌持有人、消費者、平台等各方共同組成的「打假共治系統」實現歷史性閉環,技術驅動、能力共享、模式創新的數字經濟時代的假貨治理體係正式形成。

截至2018年底,由阿里巴巴發起、與全球品牌持有人共建的「阿里巴巴打假聯盟」(AACA),已從創建時的30個品牌迅速增長至來自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121個品牌,歷峰集團、通用集團等國際知名企業近期也先後加入。

《2018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在打擊網絡假貨上略見成效,但是假貨治理這一廣泛社會問題仍需多方協助,必須結合平台及市場一體化監管及線上線下共同打擊。 2019年,阿里巴巴將繼續不遺餘力圍剿線下假貨生產源頭、提高製售假成本,竭盡全力推動司法根治假貨痼疾。

IP ipr 中小企業 品牌 平台治理 打假 權利人 知識產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