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智造CEO專訪:以需求及技術驅動新製造業態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新製造數字工廠「迅犀數字工廠」正式揭幕,標誌其新製造戰略成果首度亮相市場。迅犀數字工廠為中小企業提供端到端的全鏈路數字化解決方案,享受由需求驅動的訂製化生產服務,讓小企業及生產商可以更迅速地應對客戶日新月異的需求。

新製造跟傳統製造業有何不同?為何會選擇服裝行業作為實踐新製造的切入場景?新製造怎樣幫助商家及消費者?《阿里足跡》團隊邀請阿里巴巴犀牛智造首席執行官伍學剛,與讀者分享阿里巴巴對新製造,以致未來製造業的佈局。

:目前海外和中國市場的製造業面臨什麼困境?新製造在國內國外都是前沿概念,這個概念要解決的是哪些痛點?

伍學剛:現在各國已經越來越重視製造業的發展,疫情后更加加速了這個態勢。可是如何提升製造業,是一個全球化的課題。圍繞這個課題,各個國家提出了不同的戰略路徑。

德國提出的「工業4.0」概念,旨在利用物聯資訊系統,將生產中的銷售、供應、製造資訊數據化、智能化,最後達到高效、個性化的產品供應。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對智能製造的詮釋是:差異性更大的訂製化服務、更小的生產批量、不可預知的供應鏈。

我們看到,雖然不同國家有不同路徑,但實質上都是讓製造更加靈活柔性,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

這個趨勢背後的關鍵原因,是消費者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知道在過去「大生產」的年代,一家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有句著名的話:「不管消費者需要什麼,我生產的汽車都是黑色的。」現在,全世界都在進入以用戶為核心的新消費時代,消費者變得越來越個性化、多元化、差異化,或者說「千人千面」。

跟以前相比,消費需求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正在裂變為碎片化、甚至粉塵化的個性需求。在需求發生這樣巨大變化的同時,製造業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一個巨大的課題。眾多傳統消費品企業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銷售端如何預測消費者偏好和需求的波動?研發端如何加速開發周期?生產端如何實現小批量柔性極速製造?諸多問題的唯一解決之道,是打通全鏈路的商業模式創新。

阿里巴巴集團的新製造,是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在2016年提出的五新戰略之中,以及張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提出數字經濟新時代的新消費中的重要一環。本質上是圍繞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重構傳統「以產定銷」的生產模式,實現「按需開發、按需製造」。新製造的核心是數據和算力驅動,以前製造業靠電,未來的製造業靠數據,數據是製造業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而雲計算是新製造的驅動器。阿里巴巴集團的新製造,就是需求和技術驅動、全新意義的產業互聯網。

:從產業端的角度,為何選擇服裝行業作為實踐新製造的場景?

伍學剛:阿里巴巴集團從2018年就開始佈局新製造,最開始我們就決定要選擇一個行業垂直做深、做透,因為每個製造業行業的痛點都完全不同,很難找到「一招鮮」,用一招就能打通不同行業的模式。因此我們在選擇行業時,主要有幾個考慮:一是行業的體量要大,二是痛點要突出,三是阿里巴巴做這件事情有一定的優勢。

我們選擇服裝這個行業垂直切入,原因是「衣食住行」四個字,通過新製造的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可以創造價值的空間巨大。

服裝行業是個巨大的產業,中國服裝市場是消費品市場最大的垂直市場之一。同時這個行業非常傳統、生產鏈路很長,尤其因為服裝的時尚屬性,產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庫存問題是服裝行業最大的痛點,每年由於庫存造成的浪費佔銷售的30%左右。此外,服裝是阿里巴巴電商平台中最大的垂直類目之一,相比其他電商平台,沒有任何一個平台有這麼大的需求規模。通過我們對服裝行業沉澱的經驗和模式,我們相信可以慢慢擴大應用至鞋、家紡、箱包等相關行業。

:迅犀數字工廠是新製造概念的具體呈現,而新製造的是如何在迅犀數字工廠體現的?

伍學剛:迅犀數字工廠跟傳統工廠的不同,主要從3個部分體現:

  1. 首先我們是需求驅動,通過洞察需求決定生產的款式和數量。迅犀數字工廠的本質是「按需生產」,不同於傳統「以產定銷」的模式,傳統工廠大部分看上去效率很高,其實是高效地生產庫存;
  2. 傳統的「以產定銷」模式下,製造者僅根據靜態訂單和工廠產能進行粗放式的生產計劃。這種模式缺乏柔性,無法有效而快速地響應變化頻繁的時尚消費者市場。我們從全鏈路設想,從設計、工藝、製造等上千個關鍵節點進行數字化。迅犀數字工廠計劃有系統地連接商家需求、工藝要求、供應鏈備料、工廠產能等要素,融合大數據、運籌算法與多核仿真模擬,實現多工廠網絡調度,達到供需精準匹配的目的;
  3. 迅犀數字工廠不僅是一家數字工廠,而是一個生態系統,著力打造數字化協同網絡上的所有協作方,也有我們製造生態中的工廠集群。我們還會通過中央倉庫,幫助衛星企業和一些扶貧工廠進行數字化升級,形成區域產業互聯網,擴大就業和科技扶貧。

總而言之,新製造的「新」就是一個需求驅動、數據驅動、產業驅動,並透過迅犀數字工廠具體呈現出來。

:迅犀數字工廠的服務對是誰?工廠是怎麼做到直接對接消費需求、實現快反小單和柔性供應鏈、解決庫存等服裝業痛點的?

伍學剛:我們服務的對象,從一開始就清楚定位在淘寶天貓和直播的商家及平台上的中小企業。我們的解決方案也是為他們量身訂做,例如我們給商家提供了個性化訂製的服務,商家在店舖提供豐富的IP圖案選項;淘寶天貓的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圖案或者自我設計,每件衣服都是不同的款式,其實就是一張不同的訂單。

我們的核心是基於大數據,幫助商家實現更好的趨勢洞察,實現「按需製造」。對於商家來說可以減少庫存浪費,加快資金周轉及增加銷售;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可以更早買到更為時尚潮流的商品,品質更加穩定,交付更加及時。

我們將銷售、設計、印花、製造系統全部和淘寶後台進行了數字化的連接,消費者下單以後自動滾動生產,真正做到了生產線每件服裝都是不一樣,每件衣服就是一張訂單。同時按照消費者訂單實時生產及實時發貨,做到「零庫存」。在短短5天時間中,我們交付了1萬張訂單,這在傳統工廠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再比如,去年冬季我們通過大數據發現「熱力牛仔」呈現熱銷趨勢,而平台的供給不足,存在很大的藍海機會。我們和淘寶直播達人薇婭合作,迅速補充這個品類,在一個晚上銷售超過10萬條牛仔褲。

我們和商家的合作,既有完全個性化訂製,也能敏銳地發現商機,進行迅速批量生產的服務,無論哪種都是按照需求驅動,實現柔性生產,賣多少生產多少,達致「零庫存」。

:您對迅犀數字工廠的下一步,或者下一代的迅犀數字工廠是如何設想的?

伍學剛:下一代的工廠肯定會越來越智能,因為我們的創新都是技術帶來的。迅犀數字工廠一開始定位就是智能驅動,數據底層做的很紮實,給算法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我們創造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調度邏輯,讓人工智能來調度,運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來自動根據資源實現最佳匹配來調度資源,這是非常大的創新。

我們的創新,都是圍繞數字化,怎麼讓人工智能決策及提高效率。還有一個核心理念,就是減少人為管理的投入因素,算法這個東西很神奇,它會越來越聰明。

我們從一開始便已設計可以遠程升級的技術架構,我們所有實驗室研發的軟件和系統,都可以像手機的操作系統,或者新能源電動車一樣,可以對產線遠程升級,這是所有其他工廠無法做到的。所以不管是第幾代的工廠,都可以實現最新功能的更迭換代。

:阿里巴巴的大數據、雲計算以及整個阿里巴巴生態系統是如何在迅犀數字工廠、在新製造實踐中體現的?為何只有阿里巴巴可以做成新製造?

伍學剛:迅犀數字工廠融合了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內的技術底層和優勢,將他們整合在一起,最終通過新製造的商業場景落地。歸納起來就是「雲、端、智、造」四個字,雲端智造,就是按需驅動、數據智能、全鏈路協同的「新製造」體系。

為甚麼叫雲端智造?我們以阿里雲的工業互聯網雲平台為底層,打通端到端全鏈路的互通互聯,並以人工智能形成智能決策,最終通過迅犀數字工廠完成生產製造。

新製造的核心是需求和技術驅動,阿里巴巴的優勢是擁有很大的需求規模和數據。其次,我們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的技術積累,有螞蟻集團、菜鳥等基礎設施的幫助。而其他平台所謂的產業互聯網,就是少了需求和技術這兩個核心驅動力。

:阿里巴巴集團對新製造的未來佈局是怎樣的?

伍學剛:中國的製造業是一個接近30萬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巨大市場,這裡面技術和互聯網的滲透幾乎為零,所以是一個前景無量的新賽道和藍海。阿里巴巴集團的需求側優勢,在不同垂直行業進行深度佈局,為賣家降低經營門檻和風險,讓他們的創業營商變得更容易。

我們希望和生態夥伴一起,攜手共建雲端智造生態,構成基於雲端的需求洞察、創意設計、新品開發、生產製造和供應鏈體系,形成開放、普惠、共贏的數字化協作網絡,共創供需精準匹配、高效協同的製造新模式。

我們希望賦能10萬個時尚品牌,面向海量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建立基於數據驅動的全鏈路同頻共振機制,形成千億元規模的柔性製造平台;我們希望服務10萬個設計師,讓設計師的創意得到市場的認同,讓才華得到消費者認可;我們希望幫助100萬產業工人,普及雲端工廠,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引領中國服裝產業全面升級。

但歸根結底,還是圍繞著我們阿里巴巴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最樸素的願望。

【延伸閱讀】
阿里巴巴揭幕新製造數字工廠
阿里巴巴張勇談新製造:客戶需求是我們的起點

伍學剛 新製造 犀牛智造 製造業 迅犀 阿里巴巴